敢当弄潮儿 奋力挑大梁|文明之花开遍城乡,徐州以昂扬风貌冲刺“万亿之城”
敢当弄潮儿 奋力挑大梁|文明之花开遍城乡,徐州以昂扬风貌冲刺“万亿之城”
敢当弄潮儿 奋力挑大梁|文明之花开遍城乡,徐州以昂扬风貌冲刺“万亿之城”
视觉中国正在冲刺“万亿之城”的徐州,不仅全力打好“经济仗”,还用心算好“文明账”,让“两个(gè)(liǎnggè)文明”比翼齐飞,为高质量发展(fāzhǎn)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。在前不久(qiánbùjiǔ)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(biǎozhāngdàhuì)上,徐州1个县级市、17个村镇、13家单位、4个家庭、2所校园被授予“全国文明”称号。
不论是延续数千年的(de)历史文化(wénhuà),还是以淮海战役革命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,抑或是广袤农村孕育的乡土文化,徐州在文化的保护、传承和发扬中,不断塑造(sùzào)“城市精神”,让(ràng)一方百姓形成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。
“我们深刻认识把握推进新(xīn)时代(shídài)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实践(shíjiàn)要求,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,强化理想信念教育,广泛(guǎngfàn)践行(jiànxíng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统筹推动文明培育、文明实践、文明创建,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。”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说。
保护历史文化(wénhuà),惠及百姓增自信
5月28日,关于推进周边环境改造的现场讨论会(huì)在(zài)土山汉墓外举行。“这片杂草丛生、车辆混杂的地方,曾是营建墓室的石料加工区,未来会把(bǎ)当年出土的封石搬回来,设计成文化景观。”徐州博物馆(bówùguǎn)文保科技部主任赵晓伟介绍。
土山(shān)汉墓外道路,是连接户部山景区的重要通道,也处于徐州重点打造的“彭城七里”城市更新项目核心位置。这条长约7里的城市文脉(wénmài),整体(zhěngtǐ)串联200多处历史文化遗存,从中汲取营养(yíngyǎng),也养成了徐州人的精神品格,比如刘邦的重情重义、苏轼的爱民为民等。
“徐州的历史与(yǔ)文化(wénhuà)需要被更多人看到。”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李永乐表示,徐州迎来文旅热潮时,车站等场所为游客寄管行李、政府开放公共车位,市民展现出热情友好的主人翁形象,不仅让城市更有温度,还彰显(zhāngxiǎn)出软实力(shílì)。
保护城市文脉,百姓(bǎixìng)也是受益人。泉山区与徐州文化(wénhuà)馆共建倒马井“国潮(guócháo)汉风·文化驿站”,定期举办戏曲展演、老物件展示、艺术展览等(děng)活动,让居民游客在参与中感受传统(chuántǒng)文化魅力。在云龙区彭城街道莲花社区,刚刚开放的社区服务中心,一层提供儿童托管、养老助餐、健康医疗、娱乐休闲等多种便民服务,二层“城市书房”有2000多册图书,与云龙图书馆(túshūguǎn)通借通还。
“我住在这里快30年,现在的面貌焕然一新。”年逾七旬(qīxún)的社区居民王立华常在社交媒体录制生活小视频,在线上线下夸徐州,“满满的幸福感,不比(bùbǐ)大城市(dàchéngshì)差。”
精神文明建设(jiànshè)的本质是为了人民(rénmín)群众的幸福生活。徐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“关键小事”作为“头等大事”,扎实开展“八提升 惠民生”“您提我办”等创建为民工程。近些年实施老旧(lǎojiù)小区改造(gǎizào)668个、惠及居民17.2万户,易涝积水点治理完成(wánchéng)150项、受益市民75万余人。
深耕乡土文化,乡风文明树新风(shùxīnfēng)
又到端午,贾汪区潘安湖街道(jiēdào)马庄(mǎzhuāng)村的香包卖得更火。最近,村里与粽子企业联手打造“伴手礼”,每天卖出粽子3000个左右。“新创意(xīnchuàngyì)做足文化味,促进了香包销售,今年以来,营业额已突破(tūpò)1200万元,接近去年整年的量。”马庄村党委委员孟洪永表示,香包带动全区千余名(qiānyúmíng)农民家门口就业,传统(chuántǒng)手艺焕发新生机,走出文明与产业共兴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马庄是首届“全国文明村”,如今文明乡风的“马庄经验”在徐州发扬光大(fāyángguāngdà),更(gèng)推广到全国。
作为徐州经济建设的(de)主战场(zhǔzhànchǎng),徐州经开区还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全过程。在(zài)新获评“全国文明村”的大庙街道大庙村,5500多名村民中,有1800多人加入村志愿(zhìyuàn)服务队。“到了农忙抢收抢种和汛期防汛抢险时,大家更是‘大兵团’作战。”干了30年村书记(shūjì)的大庙村党委书记朱从学笑言,干部带着大家真抓实干,不能只靠(zhǐkào)辈分大、嗓门大、脾气大。
移风易俗同样赋能(fùnéng)基层治理(zhìlǐ)。铜山区(shānqū)三堡街道潘楼村坚持27年评选“十星文明户”,围绕诚信、公德、敬老等10项指标评比,带动村民们向善向上向好。“不仅(bùjǐn)要(yào)致富,思想上也要走上正确道路。过去村里有人不赡养老人,现在谁要不孝顺,出不了门嫌丢人。”潘楼村党总支书记张衍刚说。
既有(jìyǒu)创新实践(shíjiàn),也有坚强阵地。徐州(xúzhōu)在全国(quánguó)率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所、站建设全覆盖,制定发布全国第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地方标准。依托这些遍布城乡的场所,徐州每年开展“春风润心”“点亮星夜”“温暖秋冬”等(děng)主题活动万余场,参与群众超百万人次。
传承红色文化(wénhuà),凝聚精神勇争先
2017年12月13日,习近平总书记(zǒngshūjì)瞻仰淮海战役(huáihǎizhànyì)(huáihǎizhànyì)烈士纪念塔、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“要把红色(hóngsè)资源利用好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”的重要指示,徐州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、管理和运用,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。今年以来,淮塔接待观众210余万人次(yúwànréncì),呈现稳步增长趋势,迈向“全国一流红色地标”和“红色文化传承弘扬高地(gāodì)”。
“今年是淮塔建成开放60周年。我们坚持‘走出去’,打造‘行走的(de)淮海战役纪念馆’红色文化直通车。”淮塔管理中心党组书记、主任贾萍说,纪念馆把“加强(jiāqiáng)纪律性革命无不胜”“对照”等专题展览与(yǔ)专题党课、红色故事会融合,以展讲演三位一体形式,将红色资源转化为(wèi)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,送到基层一线(yīxiàn)。
淮塔的“红色地标”也是徐州重要的“精神坐标”。徐州把淮海战役革命精神发扬光大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(xiàndàihuà)徐州新实践汇聚(huìjù)磅礴力量。
今年蝉联“全国文明单位”的徐州市市场监管(shìchǎngjiānguǎn)局,将文明创建(chuàngjiàn)融入市场监管服务全过程,推进营商环境优化,促进(cùjìn)监管效能提升。瞄准让(ràng)居民“能消费、敢消费、愿消费”目标,重拳整治市场乱象;创新推出证照分离、跨省通办、信用修复等惠企措施,助力徐州经营主体(zhǔtǐ)总量突破148万户;紧盯食品、药品、特种设备等推进全链条监管,筑牢(zhùláo)民生安全防线……
“我们(wǒmen)始终把全国文明单位创建作为牢牢站稳(zhànwěn)‘守国门、促发展’的重要抓手,助力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(chéngshì)的引领作用。”徐州海关关长金涛说,通过着力优化口岸(kǒuàn)营商环境,今年前4个月共为辖区企业减免税款4406万元,同比增长17.6%;签发各类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(zhèngshū)金额5.24亿美元,同比增长34.5%。
徐州上下争先争优争一流,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更加昂扬,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,以(yǐ)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,为扎实稳健(wěnjiàn)迈进“万亿之城”提供坚强思想保证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(yǒulì)文化条件。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成岗(chénggǎng) 王岩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