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淅川县:小果桑种出好“钱”景

体育正文 207 0

淅川县:小果桑种出好“钱”景

淅川县:小果桑种出好“钱”景

新县田铺大塆山清水秀,景色宜人,成为乡村旅游的(de)热门打卡地。 本报记者(běnbàojìzhě) 聂冬晗 摄 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车间,工人正在(zhèngzài)生产艾产品(chǎnpǐn)。 本报资料图片 高嵩 摄 “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,扛牢粮食安全责任,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(chǎnyèliàn)条,以城乡(chéngxiāng)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,促进城乡共同富裕。” 从邓州麦田里籽粒饱满的麦穗,到光山司马光油茶园中长满青绿果实的油茶树;从游人如织(yóurénrúzhī)的新县田铺(tiánpù)大塆乡村旅游,到琳琅满目的南阳“药益宝”艾(ài)制品……中原大地,一个个乡村产业蓬勃发展,一处处和美村镇气象万千,一幅(yīfú)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。  一粒种子的“芯”动力(dònglì) □本报记者 孟向东 王娟(wángjuān) 麦浪翻涌(fānyǒng),沃野流金,邓州小麦进入收割季。5月21日,在(zài)邓州市构林镇,4台联合(liánhé)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,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,小麦被快速收割、脱粒。 2021年5月13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期间(qījiān),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。看到丰收(fēngshōu)在望,他指出,夏粮丰收了(le),全年经济就托底了。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(zhǒngzi)牢牢攥在自己手中(shǒuzhōng)。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,从培育好种子做起,加强良种技术攻关,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。 4年多来,南阳以“粮”为笔,以“智”为墨,绘(huì)就了一幅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、藏富于农的新时代画卷。走进邓州市国家杂交(zájiāo)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(jīdì),满眼生机。这里是智慧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的重要场所,50多名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会聚于此(cǐ),承担起国家杂交小麦育种联合攻关、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构建(gòujiàn)等项目,通过不断育种和推广(tuīguǎng),大幅(dàfú)提升了小麦亩产,扩大了小麦适种面积,稳定并提升了全国小麦产量。 “我们要把(bǎ)邓州打造成国际一流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、交流中心(zhōngxīn)、研发中心。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(yánjiūsuǒ)研究室主任孙辉介绍,未来将构建“源头创新在北京、组装生产在邓州、推广辐射在全球”的杂交小麦商业化育种体系,把种质资源(zīyuán)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为保障国家(guójiā)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。 5月19日至20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(zài)河南(hénán)考察调研时指出,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,扛牢粮食安全责任,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,以城乡融合(rónghé)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,促进城乡共同富裕。 作为“中州粮仓(liángcāng)”,南阳以实际行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(liángshíānquán)生产底线,划定永久(yǒngjiǔ)基本农田(nóngtián)1309万亩,面积全省第一。同时,南阳全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,2024年,新建高标准农田32.4万亩,全市粮食总产量133.6亿斤。 “种子是农业的‘芯片’。为(wèi)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,建设农业强市(qiángshì),南阳市启动实施了现代种业振兴行动,重点实施种质(zhǒngzhì)资源保护利用(lìyòng)、创新(chuàngxīn)攻关、企业扶优、基地提升、市场净化‘五大行动’,全力打造现代种业强市。目前南阳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%,有效保障了粮食稳产增产和主要农产品稳定供应。”南阳市农业农村局(jú)党组成员、总农艺师王林胜说。 让南阳耕地(gēngdì)种上更多的(de)“南阳种”,让“中国碗”盛上更多的“南阳粮”。南阳牢记嘱托,全力以赴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发展农村产业、助力(zhùlì)乡村振兴中作出更大的贡献! □本报记者(běnbàojìzhě) 卢松 刁良梓 本报通讯员 王丽君 5月21日清晨,一对儿“90后”夫妻扶银廷和黄新颖推开(tuīkāi)“话桑麻”饮品店(diàn)的门,开始准备当天的原材料。店内,仿古桌椅、毛笔字画等一应俱全,散发着浓郁的国风韵味(yùnwèi)。 “我们的(de)店是今年‘五一’期间开始试运营的,生意(shēngyì)还不错。”扶银廷言语间透着自信。他还有另外几重身份:“文创工坊”店主、“乡遇小院”主理人和“不秋草”民宿老板。这位(zhèwèi)曾参与田铺大塆运营的“城里人”,在2023年做出一个重要(zhòngyào)决定:放弃县城生活,与妻子一起回古村二次创业。“等(děng)再攒点钱,我们想把事业发展得更(gèng)大一些。”扶银廷心里藏着更大的梦想。 2019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(zài)信阳新县田铺大塆考察调研时强调,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,搞活了农村经济(jīngjì),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。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(gǎodà)拆大建(chāidàjiàn),要因地制宜、因势利导,把传统村落改造好、保护好。 近年来,新县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,依托丰富的(de)“红、绿(lǜ)、古”资源,打造“九镇十八湾,全域游新县”旅游品牌(pǐnpái)。借此东风,依山傍水、风光秀丽的田铺大塆,成了乡村旅游的热门“打卡地”。 沿着(zhe)塆内(nèi)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,来到村民许秀青开办的“春临农家”时,院内正晾晒着新鲜的竹笋,厨房里已飘出诱人的饭菜香。 2014年,许秀青成为村里“第一个吃螃蟹的(de)人”,开起(kāiqǐ)了田铺大塆(wān)的第一家农家乐。十多年来,她不仅还清了外债,年收入也从当年的3000多元增加(zēngjiā)到现在的30多万元,乡村旅游给她带来的是真真切切的实惠。 在(zài)田铺大塆,既有许秀青等“探路者”,又有扶银廷、黄新颖等“新乡民”,而田铺大塆村民对家乡的改造仍(réng)在继续,每隔一段时间,村里就如雨后春笋般“生发”出新的特色(tèsè)小店和(hé)民宿。如今,田铺大塆已有民宿和农家乐40余家。 “以前的(de)‘空心村’变成了如今的‘网红村’,村民生活越来越好(hǎo)。”田铺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启俊介绍,2024年田铺大塆人均(rénjūn)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。 5月19日至20日,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洛阳、郑州考察调研时强调,文旅融合(rónghé)前景广阔,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,真正(zhēnzhèng)打造成为支柱产业(zhīzhùchǎnyè)、民生产业、幸福产业。 “总书记的话为我们(wǒmen)指明了方向,让我们发展(fāzhǎn)的信心更加坚定了。下一步,我们将打造‘全域旅游全景田铺(tiánpù)’,发挥游客集散中心的支点作用,将许世友将军故里、田铺大塆景区(jǐngqū)、省级森林公园黄毛尖(máojiān)串点成线、织线成面,充分发挥‘红、绿、古’资源优势,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。”田铺乡党委书记李文林表示。 “铁杆(tiěgǎn)庄稼”长出金产业 □本报记者 卢松(lúsōng) 刘宏冰 5月21日,记者驱车行驶在(zài)光山县槐店乡的盘山公路上,两侧的油茶林碧浪翻涌,油茶树上结满果实。山丘屋顶“路子(lùzi)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”的红色大字,在满山(mǎnshān)葱绿中分外醒目。 “十多年前,这里还是草比人高的(de)荒坡。”槐店乡晏岗村党总支书记晏乃君指着起伏的山丘感慨。如今,3万多亩油茶林覆盖了荒山,林中铺了柏油的“彩虹路(lù)”串联起各个村庄,几座游客驿站点缀其中,司马光(sīmǎguāng)(sīmǎguāng)油茶园也变成了司马光油茶公园。 晏乃君回忆,2009年,返乡(fǎnxiāng)创业的陈世法流转(liúzhuǎn)荒山种油茶(yóuchá)时,许多村民犹豫不决:“油茶三年(sānnián)才挂果,五年才能收,谁等得起?”党的十八大召开后,转机出现。在政府推动下,陈世法通过自己创建的河南省(hénánshěng)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(gōngsī)(以下简称“联兴油茶”),以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流转了上万亩荒山种油茶,让村民们过上了拿租金、挣工资、能分红的好日子。 正埋头在(zài)油茶林中清除杂灌的村民郑建友,是最早一批来此务工(wùgōng)的人。“在油茶园打零工,一年少则七八千元(qībāqiānyuán),多则两三万元。”最让郑建友感到欣喜的是,2019年9月17日上午,在园中劳作(láozuò)的他和几位村民,见到了来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。 “要坚持走绿色(lǜsè)发展的路子,推广新技术,发展深加工,把油茶业做优做大,努力实现经济发展、农民(nóngmín)增收、生态(shēngtài)良好。”殷殷嘱托,言犹在耳。 走进联兴油茶(yóuchá)智慧产业园,流水线上生产的(de)一瓶瓶山茶油(shāncháyóu)正在装箱,准备发往山外大中城市的商超。2019年年底,联兴油茶年加工3万吨油茶籽的冷榨冷提生产线建成(jiànchéng),此后,山茶油系列日化用品、山茶甘油二酯油等高附加值产品接连研发上市(shàngshì),产品还通过了“绿色食品”“有机农产品”认证。 “山茶甘油二酯油一亮相第五届中国(zhōngguó)粮食交易大会,就大受追捧。”陈世法自豪地说(dìshuō)。 产业链条的(de)延伸(yánshēn)让油茶价值倍增。在联兴油茶产品展示体验馆内,游客们争相选购。导游小张说,去年冬天油茶花开时,单日游客近万人,许多(xǔduō)人专程来看油茶树“花果同枝”的景观。 登高望远,目之所及皆是苍翠(cāngcuì)。据统计,光山县油茶种植面积已达32.37万亩,昔日(xīrì)的“穷山沟”变身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实践创新基地(jīdì)。 “铁杆庄稼(zhuāngjià)”长出金产业。目前,信阳市已种植(zhòngzhí)油茶162.74万亩,建成省级(shěngjí)油茶产业示范园区4个(gè)、万亩三产融合产业化示范园15个、千亩油茶种植示范基地97个,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7家,油茶产业年综合(zōnghé)产值48.62亿元,比2019年增长345.24%。 “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(zǒngshūjì)在(zài)河南(hénán)考察调研时强调,要加强耕地(gēngdì)保护和建设,扛牢粮食安全责任,延伸(yánshēn)现代农业产业链条,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,促进城乡共同富裕。”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犁高兴地说,“殷殷嘱托,细学深悟,老区振兴之路,就在脚下这连绵的青山里。” □本报记者 孟向东(xiàngdōng) 司马连竹 “端午节后的野生艾草(àicǎo)药效最好,用好艾草才能保证(bǎozhèng)艾制品的好品质。”5月21日,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(jiǎnchēng)“药益宝公司”)负责人查洪付(cháhóngfù)和技术人员一道,谋划迎接即将到来的艾草收购旺季。 在(zài)药益宝(yàoyìbǎo)公司去年投用的(de)科研大楼里,“艾产业信息发布大厅+智能(zhìnéng)交易展厅”正在加紧建设。这个展厅发布的数据来自“艾草全产业数字化中枢”,该平台通过数字化采集和动态分析,实现从原料溯源到终端零售的产业链数据互通。 “我们和专业市场分析机构共建数字化平台,把原料产地的购销信息和企业产能、订单量(liàng)等数据(shùjù)实时共享,让农户、客户和企业都做到(zuòdào)心中有数。”谈起建设数字化平台的初衷,查洪付说。 药益宝公司成立于2011年,是当地(dāngdì)最早从事艾草(àicǎo)加工的企业之一,初期仅有6种产品,员工不足20人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,药益宝公司所在的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街道(jiēdào)如今汇聚了数百家(shùbǎijiā)艾草制品企业,其中,围绕(wéirào)“药益宝”品牌已经形成了艾草全产业链,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,带动周边3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。 2021年5月12日,习近平总书记(zǒngshūjì)来到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考察(kǎochá),了解当地依托艾草资源优势,发展特色产业、带动(dàidòng)群众就业等情况。 4年多来,药益宝(yàoyìbǎo)公司(gōngsī)发生了许多(xǔduō)变化,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年销售收入实现了翻番。在“南阳艾”通过国家道地药材认证后,药益宝公司生产的艾条、艾绒等产品获批药品生产许可证,成为(chéngwéi)当地首批获准使用“药字号”的艾草企业。 “现在我们不仅(bùjǐn)是生产商,还围绕品牌建立(jiànlì)了电商、科创和研学、体验等板块。”查洪付说,几年(jǐnián)来,公司坚持自建原料收购、仓储体系,把好源头关。 伏牛(fúniú)艾、太行艾、蕲春(qíchūn)艾……药益宝公司(gōngsī)生产车间里有一处“全国艾草展示(zhǎnshì)区”,艾草按照不同产地分门别类展示,标注着品种、有效成分和用途等。这是药益宝公司与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长期合作、开展艾草种源研究的成果。 查洪付说,当初花费(huāfèi)精力建立的艾草种源数据库,如今已经(yǐjīng)转化为“数据地基”,为搭建数字化平台打好了基础。 今年5月12日,药益宝(yàoyìbǎo)公司与湖北元小艾健康(jiànkāng)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,双方将围绕(wéirào)“药益宝”品牌开展智能化产品(chǎnpǐn)研发、生产工艺创新和销售合作,在艾叶生产、存储、艾健康智能化应用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布局全产业链。 “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,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,扛牢粮食安全责任,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,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,促进城乡共同富裕。这再一次为(wèi)我们推动艾草产业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指明了方向(fāngxiàng)。”卧龙区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晓方表示(biǎoshì),药益宝公司等企业(qǐyè)开展(kāizhǎn)的创新正是当地艾草产业转型实践的缩影,卧龙区将以药益宝公司为龙头,集聚更多创新资源,打造(dǎzào)艾草产业新技术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。
淅川县:小果桑种出好“钱”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